Page 38 - 完整版
P. 38
38 活动报道 采访报道 39
华教周之校史与华教常识比赛 周会分享坤成历史和华教背后的故事
初二善(5)黄家妤,高一理B 陈佳睿 联合报道 初二真(3) 万子绮,初三真(五) 杨苑莙 联合报道
我校今年欢庆115周年,为了让坤成的 化、精神的传承,通过整体的教育活动和实
同学们更加的了解坤成历史和华教背后的故 践。此外,陈美淇老师表示对于民族情怀这
事,感恩先贤创校与坚守的不容易,进而珍 一点很认同,因为我们应该要传承和守护上
惜今日的学习环境,我校在2023年7月22日 一辈的人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举办周会,蔡莉莉校长、高丽萍副校长和黄
为华教出一份力是义务吗?
祯玉老师利用周会和同学们分享了先辈们办 为华教出一份力是义务吗?
学的辛苦,让学生了解为何华文教育与筹款
离不开关系,这当中看到了华社的关注、爱 陈玉雯老师认为华人的文化精神传统
护,办学者的坚毅和维护。 建立在文字和教育上,文化与教育之间有很
强烈的联系,当华人本身确立自己的身份认
校讯社记者采访了老师,以便收集更多 同,自然会认同母语教育,这是与生俱来的
相关讯息: 使命。文字、教育尚存,就是民族文化和精
神的传承。我们身为华人民族的一份子,能
老师们都认为,学生们应该对学校有 以自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以捍卫母语教育,
归属感,要去了解华教历史,把学校的活动 例如通过义卖会为学校筹募发展基金等。老
参赛者根据自己的答案,纷纷向对应的椅子前去 做到最好。彭忠祥老师表示学生们都把学校 师们也都表示任何在华教机构的工作者都在
很好的设施当作理所当然,但其实都是先辈 以自己的方式为华教出力,默默守护华教。
们所努力打造出来给后辈最好的学习环境。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坤成中
为了增加学生对于华文教育相关知识 纸条,作为答对一题的记录。最终,由于每 为何要建设校史馆 学的成立来之不易,希望同学们可以对学校
为何要建设校史馆
的了解,本校于2023年7月11日至7月17日举 个年级全对的参赛者都超过十位,因此原定 更加地有归属感、多了解华教史,并感恩先
行了坤成校史与华教常识比赛。比赛分为初 的每年级选十位最优者进入决赛的规则改为 校史的存在意义非凡,记录了坤成中 辈们的付出。
赛,半决赛以及决赛三个阶段,题型皆为选 凡全对者皆进入决赛。 学成立到一路走向辉煌的艰辛,目的是为了
择题。 存证后人,以鉴知于来者。让后人知先贤办
成功晋级决赛的学生则需于7月17日的 学之苦心与艰辛,使后者取其成败得失之经
初赛阶段在7月11日的班导师节期间进 第二次下课到大礼堂中央聚集。决赛的赛制 验。老师们认为,校史馆的存在作为总结历
行。班主任负责派发考卷及监督学生们作 依旧是“趣味问答”,只是回答方式有所 史和典藏集体记忆的地方,具有特别的象征
答,确保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班答 不同。主办方在最前方摆放了四把各标记 意义,代表了民族热忱的纪念和维护,回应
题分数最高的前五位同学则有机会晋级半决 着“A”、“B”、“C”、“D”的椅子,参 百年树人的老校,知先贤苦心,而继往开
赛。 赛者则需根据自己的答案站在对应的椅子前 来。
面。与半决赛相同,参赛者每答对一题,便
初中组和高中组的半决赛分别于7月13 会获得一张纸作为记录。 大马华人的民族情怀
大马华人的民族情怀
日及7月14日的第二次下课进行。半决赛的
赛制为“趣味问答”——在筹委展示题目 很快,本次比赛也来到了尾声,凡进 陈玉雯老师认为通过在独中接受华文教
后,参赛者需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答 入决赛者都能获得一样小奖品。望得奖者得 育,可以让我们确立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
案比出对应的动作以示作答。答案公布后, 奖之余,也得以更加了解本校校史与华教历 因为独中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历史、文 黄祯玉老师
答对者需站起来,并从筹委手中获得一张小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