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中学生“行见中国,文明交流互鉴之旅”

报告书写者:高二文商A 刘雯慧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黄廷方奖学金 马来西亚中学生 中华文化体验营现场照片直播”官网

       为纪念新加坡远东机构、香港信和集团创办人黄廷方先生,并继承黄先生乐善好施的传统,黄氏家族于数年前出资成立了“黄廷方慈善基金”,广泛资助弱势群体以及教育医疗环保扶贫等社会公益。今年,黄廷方慈善基金通过中国华侨大学,组织2024年黄廷方奖学金(东南亚)“行见中国·文明交流互鉴之旅”,并于9月14日至22日期间,邀请了来自马来西亚各校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到访厦门、泉州、福州、西安、延安等地,进行文化考察。

我校高二文A的刘雯慧同学有幸受邀参与本次文化考察活动,通过课程学习、文化体验、实地考察、互动交流等,探寻陈嘉庚先生延安的足迹,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当代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变化。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雯慧同学的文字,重走一遍文化考察:

       身为一名文科生,我经常在课本中、老师口中以及综艺里,听见、看见他们眼中的中国。我曾到访中国上海、苏州、杭州和北京,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旅游,本次的旅程却给我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相较于看见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在这趟为期九天的旅程中,我发现了中国不一样的文化之美。厦门、延安、西安,仿佛都是一座座宝城。通过参观不同的建筑,体验不同的文化,记忆中模糊的知识一点点地变得真实,变得可视化。

(图一:开营仪式的大合照)

第一站:厦门

       这趟旅程中,提到厦门,就会想到一个关键人物——陈嘉庚先生。在陈嘉庚先生身上,我看见了他那为了教育,坚毅不拔的精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卖大厦,建厦大”。陈嘉庚先生放弃他的企业,赞助教育业,促成集美学村的兴起。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他的身影,他的贡献对当时中国教育业来说无疑是非常重大的。

(图二:集美塔前的大合照)

       同时,我在厦门也体验了第一次划龙舟、第一次博饼(一种常见于福建地区的娱乐活动)。龙舟体验让我明白了团结精神的重要性,若想到达对岸,就需跟上统一的节奏,齐心协力。至于博饼,一开始我以为是一种食物,殊不知是一款中秋节的游戏,而且还有奖品!那天晚上,虽然我没有赢得大奖,但我依旧感到很满足,体验了传统文化之余,还认识了新朋友。

(图三:划龙舟体验)

(图四:博饼游戏)

       第二天,我们前往了仙岳书院。那场关于月亮的文化精神讲座,让我获益良多。我认识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也了解了神秘的月亮。除了从物理上认识月亮,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月亮总是和水相提并论,它和团圆的关系等等。在书院的转战游戏也让我充分地学习到了中华文化,包括投壶、穿汉服和捏粘土。

(图五:捏粘土体验)

       再来,我迎来了这趟旅程中最辛苦却最值得的一天——参观鼓浪屿。鼓浪屿上,有波光粼粼的海水,有各种欧式建筑。在紧随着导游的步伐穿梭在和各种羊肠小径的同时,我不禁感叹这座岛屿的庞大和神奇,仿佛每个拐角处都会出现惊喜般。岛上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对鼓浪屿的用心保护,以此警戒世人铭记历史。

(图六:鼓浪屿上的钢琴博物馆)

       总的来说,在厦门,我读懂了陈嘉庚先生对教育业的伟大贡献,读懂了月亮的奥妙之处,读懂了列强入侵下的中国。

第二站:延安

       在延安,我们在导游刘磊的带领下,深度探访了这座城市。不得不赞叹,导游的业务能力实在太强了。他的讲解总能将知识点化繁为简,让我受益良多。前往延安的途中,我们经过了黄土高原。它可是我们地理课本中的常客。我开始将眼前的所见所闻,与知识点串联起来。看着雄伟的黄土高原,我顿时发现人类在大自然中是多么的渺小——眼前这座高山,要多久才堆积而成,真是不敢想象。

       晚餐后,我们到了金延安参观。金延安果然和它的名字一样,每栋建筑都闪闪发光的。据导游所说,这是中国政府后期建造的景点。建筑里除了有各种古风满满的店铺,还有一些小贩在售卖着当地美食和手工艺品,仿佛回到了民国时期的街道上。那晚,发光的城楼和明亮的圆月互相照应,共同勾画出了一幅美景,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图七:金延安)

       离开延安前,我们还前往了杨家岭革命旧址和黄帝陵。在杨家岭革命旧址,我有幸参观毛泽东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以及当初共产党员进行会议的地方。空间里是简陋的装置,但通过墙上的横幅、相框里的照片,众人的革命精神瞬间涌现。

(图八: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中的中央军委礼堂)

       在这里,我开启了第一次的安塞腰鼓体验。记得一开始看到行程时,对于这项活动,我内心有着些许的排斥,因为我本身肢体不协调,而且节奏感很差,跳起来肯定很狼狈。但经过当地老师的讲解和悉心教导,我发现掌握拍打安塞腰鼓的技巧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得勇敢踏出第一步。我开始思考,无论是马来西亚,还是中国的文化,都需要新一代人们传承。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这些古老的技艺又老套又麻烦,但其实它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掌握,只要鼓起勇气,主动学习,便能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代代相传。望着老师们认真教学,和教学成功后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我不禁开始为自己、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图九:安塞腰鼓体验)

(图十:杨家岭革命旧址里的大合照)

       藏在深山里的黄帝陵,让我感受到中国人民对黄帝的尊敬,对自己炎黄子孙身份的骄傲。在这个被树林包围的地方,起风时,一切显得那么静谧,那么平静。

(图十一:黄帝陵)

       总的来说,在延安,我读懂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读懂了民间艺术腰鼓的美,读懂了黄帝在每个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第三站:西安

       自启程起,我便一直听说要想看中国历史,就得到西安逛逛。当初的我还以为西安是个布满博物院的地方,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走在西安的路上,各种唐式建筑映入眼帘,仿佛穿越到古代般,体会百姓的生活习俗。望着小雁塔,我不禁开始钦佩古人对建筑的智慧以及他们付出的劳力。塔上的每一块转,都经历了许多年的风雨,甚至大地震。它们经历了三次的开合,还能够屹立不倒地站在那儿,由此可进中国人的建筑技术自古便非常发达。

(图十二:小雁塔)

       西安博物院内展出着一个个在课本里经常看见的文物,我从未想过自己能够见到他们的真面目。近距离观察,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在文物修复这一方面的确处理得很用心。看着一束束灯光打在文物上,它们仿佛都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每个设计都有它的缘由,让我再度为古人的智慧感到赞叹。比较可惜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来得及观赏每个文物。

(图十三:西安博物院内的三彩胡人腾空马)

       接着来到了我最期待的环节——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博物馆入口处是刻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牌匾。院内共有三个坑分布其中。一号坑是规模最大的坑;二号坑是考古现场;三号坑则是考古完毕的地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号坑。步入一号坑展区,一排排兵马俑映入眼帘。据导游所说,坑内凸起来的部分是隔墙,凹下去的部分则是兵马俑的所在处。兵马俑的制作的过程中,头部和身体是分开制作的,最后再用高温将两者拼接起来,而且每个兵马俑都有不同之处,由此可见古代工匠们的智慧。

(图十四:一号坑内的部分兵马俑)

       若要我推荐本次旅程中必去的景点,我会毫无犹豫地推荐身边的朋友们去看一看实景剧《驼铃传奇》。无论是舞台、音乐还是剧情设计都很优美,让人叹为观止。《驼铃传奇》的故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丈夫受命出外,家里妻儿们对他的思念之情。

(图十五:实景剧《驼铃传奇》)

       我对西安最大的感触在于中国政府在发展历史遗迹的同时,还极力建造许多现代化建筑供国际会议之用途,比如东亚峰会。令人意外的是,这场现代与古代文明的碰撞并不矛盾,反而还让这座宝城更广为人知。

       总的来说,在西安,我读懂了历史文物与现代化建筑的完美融合,读懂了丝绸之路下昌盛的中国,读懂了考古学家为修复兵马俑付出的努力。

小结

       总的来说,我相信这次的旅程只让我读懂了小部分的中国,而非全貌,期待下次能够再次参与类似的体验营,继续在人生的简历上谱写这未完待续的故事。

       最后,很感谢黄廷方慈善基金和中国福建省海外联谊会,给予我宝贵的机会到中国学习和接触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次的安排,无论是酒店、交通和饮食,都很用心。同时,我也很感谢旅程中陪伴我们的各位老师、导游和工作人员。在此我也要感谢校方的推荐,让我有机会见识更广大的世界,充分地理解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