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易康师
熙熙攘攘间,似乎已经有同学发现了A1会议室外不知从何时起树立起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小铁盒,铁盒上方还悬挂着一道指示牌向人们「昭示」着,小铁盒内的东西就叫“AED”。然,关于这三个字母的具体意思是什么,并没有人能够在人群中找到答案,“AED为何物”也成为了同学们的疑问。
其实,“AED”的全称为“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中文意译即“自动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的医疗仪器,多用于诊断特定的心律不整,并且能够通过具体且简易的教学,指导现场的施救者对濒临猝死的病患,予以正确的施救。
在马来西亚,心律不整是一件常见的事情,且其发生的年龄段不仅仅局限于人们所熟知的高龄、高危人群,而是涵盖了各个人群,包括人们印象中健康、强壮的中学生群体。并且,这种由于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或功能减退所导致的情况,倘若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将最终引发心脏骤停,直接导致猝死。因此,在病患心脏骤停后的3分钟也被人们称为“黄金3分钟”,意即每延迟1分钟进行除颤,病患的存活率将降低10%。
然而,由于紧急求助电话999的平均响应时间较长,且救护车出勤受到道路及多方因素影响,因此心律不整所导致的心脏骤停案例,往往需要直接在现场进行紧急救助,为病患争取更多的时间。基于这一方面的考虑,我校因此在近日购入自动体外除颤仪,并放置于人流量较大的食堂附近,以便紧急情况所需。
自动体外除颤仪通常使用步骤简易,如若遭遇紧急情况时,老师、职员及同学们可在第一时间到A1会议室外取出除颤仪,并尽快回到现场,按照除颤仪指示为病患进行救治。同一时间,也请其他同学尽快到训导处或是任一最靠近的处室向老师们报告具体情况。当然,除颤仪在进行除颤前也会自行为病患进行诊断,以此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律不整状态,倘若病患确有需要则将进行电击除颤。
需要注意的是,除颤仪在进行电击除颤时将给予150至200焦耳的能量,因此老师、职员及同学们在对相关病患进行电击除颤前,应注意病患身体是干燥的,且在使用时应确保周围无相关人员聚集围观。
为确保我校师生及职员们都懂得正确使用除颤仪,校长室张秀华主任也在受访中指出,我校将在接下来的自主学习日、教师成长活动当中,邀请专业人士为同学及教职员们进行教学,以建立一个健康、互助的校园社会。另外,她也提醒同学们说,如若不是紧急情况,切勿取出除颤仪并打开随意使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情况。
参考资料
1. 美国红十字会官网文章<What is AED?>,访问时间:13/01/2023下午2:54。
链接:https://www.redcross.org/take-a-class/aed/using-an-aed/what-is-aed
2. 星洲日报医识力专栏文章《拯救突发心脏骤停患者.争分夺秒》,访问时间:13/01/2023下午2:54。
链接:
https://easily.sinchew.com.my/node/2121/%E6%8B%AF%E6%95%91%E7%AA%81%E5%8F%9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