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人在疫情肆虐与经济衰退的阴霾下度过一个冷清的马来西亚日。近年,国家前途扑朔迷离,疫情爆发、政坛纷乱、政策U转……《伤心太平洋》的歌词“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充分描述了大马的国运。

      虽然如此,国民不必过于悲观。政坛在大马日前夕捎来好消息。联邦政府与希盟签署《转型与政治稳定谅解备忘录》,为未来几个月的政治协商和合作奠定稳定基础。此举开创了大马宪政历史的新一页,象征着意识形态的分歧并不能够阻止朝野针对人民福祉与政治转型寻求共同点。

      谅解备忘录的内容包括强化应对冠病疫情计划、行政转型、国会改革、司法机构的独立性、1963年建国契约以及启动“督导委员会”(Jawatankuasa Pemandu),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所有分句,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国会官方网站下载完整PDF版自行阅读。

      政府与希盟缔结的谅解备忘录除了成为体制改革的新推动力,也实现了国家元首与人民渴望的政治停战。如果政府没有食言,在时限内实施转型计划,伊斯迈政府所推动的改革“恐怕”比希盟时代来得多。壮大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恢复国会服务法令、尊敬反对党领袖的地位、制定反跳槽法令、限制首相任期不超过10年、落实UNDI18与自动登记选民等体制,改革将会恢复我国的三权分立,让国会摆脱一直以来是政府”橡皮图章”(rubber stamp)的命运。通过谅解备忘录,反对党变得更强大,能有效问政和监督政府。就如国家元首所说的那样,在新格局里“胜者非全胜,输者非全输”。

      虽然如此,坊间质疑政府会否遵守诺言,并且担心希盟是否会在签约后,转而背弃制衡政府的责任。前几天的电话仔漫画描绘了民众的顾虑,漫画中可见首相伊斯迈利用名为“希盟”的救生圈浮在水面。许多人担心首相在稳住“内忧”后会背叛希盟,把改革承诺冲下马桶,理由是希盟的有条件支持已毫无用处。因此,每两周至少开会一次的“督导委员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双方日后的沟通桥梁。谅解备忘录的推动者之一——梳邦国会议员黄基全也亲口保证,希盟会通过“督导委员会”监督和施压政府实行改革,以及与政府共商更多细节。

      至于希盟与敌共舞的看法,笔者认为上述指控毫无根据。谅解备忘录通过国会服务法令、壮大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等措施恢复了国会的独立与有效性,甚至扩大了反对党的机能,但绝对没有让反对党成为政府的附庸。听起来很美好,前提是政府按部就班落实改革。如果政府毁约,希盟可以随时以原则站点退出谅解备忘录,毕竟913签的合约不具任何法律约束力。

      无论如何,人民和公民社会普遍欢迎这项跨党派合作。《转型与政治稳定谅解备忘录》绝非十全十美。笔者认为当中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全体国会议员获得平等的选区发展拨款、重审司法委任委员会(Judicial Appointments Commision)、分隔总检察长及检控官职权、改革选举委员会、将政党注册纳入选举委员会职权、制定政治献金法令、成立警察独立投诉与行为不检委员会(IPCMC)等等。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大马改革也无法一朝一夕落成。然而根据黄基全,政府在谅解备忘录谈判中接受希盟八成的改革建议,值得赞美。如果政府能根据谅解备忘录,一字不漏地落实当中所提及的计划,也许这会是政客献给全国人民最美好的马来西亚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