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理B 邓霈雯,高一文商A 黄美霖 联合报道

为了让团员在假期也可以提升自我,坤成中学华乐团在2021年6月7日和9日举办了两天的团内训练活动。这两天的团内训练活动不只局限于普通的基本功练习,还包含了新生学习杯子舞、旧生的独奏曲考核点评及全体团员聆听讲座。由此可见,华乐团筹委们积极策划活动,让团员在假期中依然努力不懈,可谓是煞费心思。

在第一天的团内训练中,旧生以分组练习方式进行训练,他们认真练习,以求能够提高自己的实力。

图一:扬琴组团员的日常练习

(扬琴组团员的日常练习)

而新生及没有乐器的旧生则学习杯子舞。杯子舞是通过拍手、拍杯子、用杯子敲桌子等的方式发出声响,创造出轻快美妙的节奏,而这一天他们就在欢快的学习中度过。

图二:华乐团团员学习杯子舞

(华乐团团员学习杯子舞)

 第二天的活动相对来说则是更丰富些,前半段是教练轮流点评各团员独奏曲。教练依次到各个线上分组课室聆听团员事先录好的独奏曲,并给予团员评价,改进团员的一些技巧或是细节上的处理,这让团员受益颇多。点评之后,就来到了讲座环节了。华乐团为团员安排了两场讲座,目的是希望提高团员的华乐知识,让团员无论新生或是旧生都能对华乐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胡发展史讲座

第一场讲座是由吴淑亮教练为团员带来的“二胡发展史华乐团两天团内训练活动”。在这场讲座中,吴教练主要介绍的是二胡鼻祖——刘天华老师。吴教练以刘老师的名曲《良宵》作为开头,引领大家逐步了解及认识刘天华老师。刘老师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个非常热爱音乐的人。他自小便开始学习音乐,从未间断,期间也曾向许多著名音乐家学习不同的乐器;刘老师对音乐的研究不止局限于华乐,也常研究西方乐理知识等。刘老师曾向民间音乐家周少梅老师学习二胡及琵琶等,也曾向沈肇州先生学习崇明派琵琶的演奏。后来便创作出了《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等名曲。《病中吟》这首曲子更是表达了当时刘天华老师的不得志和内心的抱负,旋律忧伤、哀愁。

刘老师此后的日子,总是在不断的创作、学习及教学中度过,期间也与好友共同研究民间音乐及佛教音乐。值得一提的是,刘老师曾向俄罗斯小提琴家托诺夫学习小提琴,这对刘老师在胡琴上的改进有十分大的启发,此后也是悉心钻研西洋作曲及西方和声乐。1927年,刘老师创办了国乐改进社,出版了《音乐杂志》,也创作了许多著作。可惜的是,刘老师英年早逝,在他外出学习时,不幸染病,不久便去世了,当时的他只有37岁。在讲座的最后,吴教练以一首《光明行》鼓励团员即使在疫情下也要振作、积极、不断努力,这首曲子也带出了积极向上的含义。

 合奏乐手须知

第二场讲座是由张凯明教练为大家讲解的“合奏乐手须知”。张教练提到,合奏是由多人、多种乐器和不同声部一起演奏,展现出整体性的音乐效果。比起现代的华乐团,中国传统民间合奏相较起来人数较少,演奏也较随意和个性化。因此能够造就如今较复杂和有整体性的华乐团,彭修文先生功不可没。彭先生模仿西洋管弦乐团订立了吹、拉、弹、打四个声部,造就了华乐团的特色。此外,张教练也介绍了不同地方称“华乐团”的名字,有:民乐团、国乐团和中乐团。

介绍了华乐团的概念,张教练也说明了合奏场上的注意事项。各乐器在合奏场上的位置和乐团编制是依各乐器的声量、音色等因素来决定的。讲座结束前,张教练提醒团员合奏时要有视谱能力、音色统一、有音准、有节奏感、拿捏力度、清楚角色、会解读指挥手势、有音乐文化修养和了解不同地方的音乐风格。尽管准备过程很辛苦,但是能和一群人一起玩乐器是一件开心的事。讲座的最后,两位教练与华乐团团员一起拍了张大合照,为两天团内训练活动正式画上句点。

在这两天的团内训练中,相信华乐团团员定能获益匪浅,不只在于技术上,更在于自身内涵中。团员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必然很多,团员们还是要保持继续探究的心,学习刘天华老师好学的精神,努力练习提升自我,为发扬中华传统乐努力。

图三:华乐团团员及教练的合照图四:华乐团团员及教练的合照

(华乐团团员及教练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