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19年7月1日第四版》

乡村校长杨瑞清:带领更多人投身乡村教育

本报记者 李大林
1981年,杨瑞清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陶行知先生的光辉榜样指引杨瑞清,他决心在进城和回乡之间选择回乡,希望能为改变乡村教育落后面貌贡献一份力量。带着一股子年轻人的冲劲,杨瑞清到了江浦县五里村小学任教。他内心有个强烈愿望,就是让农民的孩子也能享受最好的教育。
1983年,组织上调杨瑞清担任共青团江浦县委副书记,几个月后,他辞职回校,在从政和从教之间选择从教。1989年12月,杨瑞清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他已经担任行知小学校长,学校正处在办学条件简陋、骨干教师不断流失的困境中。有人劝他也调离,他犹豫过,但又不甘心。在磨砺中,杨瑞清在专业上学完了南京师大本科课程,为自己增添了无穷力量,在解脱和坚守之间选择了坚守。而加入党组织,是杨瑞清走在行知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过去,多少有一点儿个人奋斗的意味,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力量的渺小。入党,让他这滴水融入了大海,获得了力量,从此不再犹豫,从此不再迷失方向。
1981年,杨瑞清刚到五里村小学工作那一年,刘明祥读四年级,受陶行知精神感召,中学毕业后他也报考了晓庄师范学校。1990年,刘明祥也放弃进城教书的机会,申请到行知小学工作,义无反顾地投身乡村教育。1994年,刘明祥参与行知基地创建工作,后来也加入了党组织,目前已在行知小学工作29年。
从刘明祥,到余庭玲,再到阮敏……在党组织的关怀和陶行知精神感召下,杨瑞清的行知路上不再只身孤影。他们这个团队,坚持走行知路,不断探索乡村教育规律,从村校联合,到城乡联合,再到国际联合,从一所落后的村办小学,发展成为集一所幼儿园、三所小学、一所初中、一个基地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行知教育集团。
杨瑞清越来越认识到,发展乡村教育,关键要发挥校长、教师的主体作用。在城乡对话、中外融合中,杨瑞清不断优化育人理念,既欣赏盛开的“鲜花”,又善待迟开的“花苞”,形成了强调“关怀生命,关注生长,关心生态,关切生机”的行知教育新理念、新特色,开展了行知教育三国论坛、两岸论坛,将行知教育实验逐步推广出去,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