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真(5)黄千千 负责报道
陈永净老师为初一家长举办《与孩子疫起适应中学生活》讲座。这个专题共分成四个课题。第一个课题:陈老师为家长们带来了《孩子、家长与学校的关系》并附上了一张耐人寻味的照片。
陈老师同时也分享了自己与女儿——乐乐的小故事,其中,乐乐曾说过一句话令他格外动容,她说:“爸爸,我可以牵着你的手吗?” 孩子的话语是那么的温暖纯真。家长们往往想要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们,但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从两三岁牙牙学语,到后来十三十四岁叛逆不羁的的年纪。家长们是怎么样的去和孩子们相处的?
陈老师从自律这个话题带入了今天的小题。非常时期的网课并不是最公平的试炼。因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模式不同,这并不完全与自律有关。陈老师表示,“ 孩子的自律是教育的果,而不是因 ”。在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这个过程,并不只是家长们的责任,而是需要孩子们的努力 、家长的陪伴和教师的引导才是正确的方向。
老师说,青春期的孩子,脾气就似天气一样阴晴不定。青春期分为了两种不同的时期,一是情绪异常激动期(13-14岁),二是追求冒险期(15-16岁)。其中,0-12岁是孩子的性格形成期,家庭的教育最为重要。而12-18岁的性格定型期最为关键,外部的教育和干预很重要。陈老师表示青少年的冲动,情绪大起大落,这与脑部发展和成长荷尔蒙有直接关系。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陈老师认为此话只对一半,老师觉得应该不这句话改成: “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富也要苦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就算家长再怎么富有,也要让孩子多去体验生活,让孩子有生活的参与感。成绩并不代表一切,应该让孩子去帮忙分担,例如家务。若是没有让孩子们有一种 “家庭一员” 的感觉,孩子只会觉得现在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的。
来到第三个课题,陈老师和家长们探讨如何陪伴孩子。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有八个面向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圆满的人生是除了需要照顾自己的想法与情绪,同时也要照顾他人的感受,并且要符合当时的情境的需要。当三个部分都平衡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在生活中的各个面相更平衡地发展。家长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都是可以成为最好的人,通过与孩子的沟通,明白孩子所思所想。
家长应该如何去教导孩子呢?陈老师表示,凡是尽是溺爱满足,或者打着 “为你好” 旗号的专制,或是“低头族” 的冷漠,都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唯有适当地引导孩子,循循善诱才是王道。陈老师表示,教孩子就好似放风筝,要清楚期待与管教的界限。不能完全的 “尊重”孩子,并且要维持爱与关系的平衡。关系好,说什么都动听,关系不好,说什么都不顺耳。此话也是颇为通用。若孩子听到家长们在说什么的时候都表现的很不耐烦的状态,可能就是爱与关系的维系出现了问题。所以这个时候,八个面向便发挥的作用。
打个例子来说,孩子在上网课,”上课“ 是一个情境,照顾自己的同时也要照顾在电脑屏幕里认真教书的老师,当孩子开始照顾 ”他人“ 的时候,就表示了圆满上课的三个情境。三个部分孩子都照顾到了。所以当孩子提出了有些要求,就可以通过那三部分的审核来决定是否通过。陈老师也说,不能只是用物质来代表了对孩子爱的表现。
青少年的孩子都希望家长们“贴心” ,但不“贴身”,家长只需一天内抽出5-10分钟,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做做运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肢体语言很重要。谁也不想在说话的时候,聆听者一直是一种双手抱胸的防御状。
陈老师教导家长用乒乓球的对话,理直气温的说,并利用陈老师交待的模式练习,藉功课提升沟通技巧。
MCO像照妖镜,把我们家庭的现实状况展现出来,改善沟通与关系,可参考以下功课:
期待各位家长在经过两个活动的试炼后,提升教养的勇气,找到教养的坚持与界限,引导孩子正确成长。
延伸学习
1)《超级育儿师》孩子成绩不好贪玩网游 父母打骂反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uGA4f-kPI
2) 彭菊仙: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U2FIGInqM
3) 亲子天下>中学生 https://www.parenting.com.tw/
4) 陈永净老师FB https://www.facebook.com/%E9%99%88%E6%B0%B8%E5%87%80-27939533547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