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汶超老师分享

WhatsApp Image 2020-08-19 at 10.03.52 AM打从第一年任职为教师为始,即认为身为教师,教室内的教学固然重要,但能够在科目学习以外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养分亦十分重要。然而教书以来却一直苦于找不到执行平台。

直至2018年底,校长宣佈次年星期六的上课日为师生自主学习日。这安排对我而言犹如福音。一开始兴致勃勃的想把心中的计划付诸实现,但却对于将学生带到郊外学习去体验生活的想法没有自信,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我无法将土团屋的体验式教学融入我课程。幸得物理科陈主任提点,他说我们必须先是一名老师,然后才是物理老师,并认为我该去做自认该做的事。于是土屋的教育企划才在他的支持与协助下逐渐成型。在得到校长与教务主任等行政主任认可与协  助后,计划方始得行 。

(李汶超老师带领学生参与体验活动)

此计划的开端应该是在那次的全体老师会议上,校长除了公佈星期六为自主学习日外,也提到了感恩教育的推广,我思考何为感恩?感恩是感谢自己身边的一切乃至感谢可以自由的呼吸,思考等。但是,感恩是一种内在情怀,一个人该如何被教育成感恩?

感恩的重点在“感”这个字。我们必须要先能够感受,比如说感受到自身拥有的一切,然后“恩”才会尾随而至。在城市长大的小孩(包括我自己),所有东西都手到拿来,父母老师准备得妥妥当当,在这样的环境下是无法感受到自己的拥有的,更妄论感恩。

为此,我希望透过活动安排,让这一群城市小孩得以与大地连结。当我们置身在自然当中,看著所有的东西都旋起旋灭,并从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后,从而发觉作为人的渺小。在回顾自身所拥有的一切后,那就是“恩“之所在。这样的一个课程,无法在课堂内进行,无法在课本上传授,只能准备一个平台,创造一个环境,陪伴孩子去感受。

一年下来,我们成功将十二个初二至高三的班级带了出去。其中七班去了绿善林土妈屋。此行收穫最大的应该是我,因为非但多年来期待的教学梦想得以见得曙光,更是实际的参与了课程的规划,行政上的沟通等。各项工作让我获益良多,更集结了一群同事与学生,能够共聊环境课题,生命教育等。

我本身在年轻单身时有幸感受山水之美,组织家庭后,尤其是迎接孩子加入我们家庭时感受到了极大的恩赐,因此对于学校推动的感恩教育非常认同,碰巧我们夫妻亦在三年前开始有了食农教育的体验,并从阅读、思考中,在接触了一些团体后,有了更多的体会,这包括绿善林。

如今回首,整个计划就如同水到渠成一般,让学生,绿善林以及我们一家三方皆有所得。因此2019年,是我十年教学生涯中最充实的一年。这一年,我把多年来梦想变成了现实的种子,我希望能好好的呵护梦想发芽。我也希望能够将一些小小种子播在学生们的心中,并慢慢茁壮成长。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6 AM (2)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6 AM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3 AM (1)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4 AM (2)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3 AM (2)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5 AM (3)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5 AM (1)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4 AM (1)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2 AM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3 AM (1)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5 AM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2 AM (2) WhatsApp Image 2020-08-17 at 10.04.25 A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