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商A 林慧欣 李安婕 马涵彧联合报导
为了让同学们对我国新村的历史有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2020年2月20日(星期六),高三文商班的同学进行跨科户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来到马来西亚第二大的新村——班达马兰新村。
老师们为负责采访新村老人的同学安排了13位采访对象,每组总共会派出4位同学去负责该活动,希望能从老人家描述的日常生活中看出新村的发展轨迹。
我们采访的老人家们大多介于60岁至89岁,多数为土生土长于班达马兰新村的村民。打从出世就在这里居住的他们,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遗憾的是,由于他们在发生紧急状态的时候年龄尚小,因此对当时的记忆都很模糊,无法给出非常详细及完整的描述。
采访中的同学们
同学们的采访主要集中于老人们在新村的成长过程,童年记忆及当年他们从事一些老行业的原因。刚搬到新村的时候,英国政府为他们每家发放了一片土地,他们就地取材搭建了亚答屋( Atap),一住就是几十年。没有电灯的供应,只好使用油灯。有些房子甚至没有水源供应,居民需到街上用水龙头盛水。后期,他们把房子翻新成木屋,再到今天的砖块砌成的房子。这些老人家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只停留在小学阶段。之后就开始工作,慢慢演变成今天所从事的行业。他们看着新村一路来的发展更新,多有感触,向采访者透露新村的改变。同学们立好相机,专心听着老人家述说往事与经历,当时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老行业之一:美味的贡糖
其中,72岁的何耀宗老先生是在5岁时因紧急状态,才被迫与家人搬到新村。在紧急状态前,他与他的家人居住在名为Kampung Jawa 的一个村庄,后来才搬入新村。他依稀记得当时幼小的他骑在父亲的肩膀上,懵懵懂懂的跟着家人搬到新村。他所居住的那一区都是亚答屋,直到513事件后才稍有改善,改成半木半砖的屋子。他也表示当时的生活贫困,一日三餐都吃得非常清淡,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吃到肉,而且都是先让给家里最年幼的先吃,新村当时的生活相当拮据。
正在回答同学们疑问的何耀宗先生
为了让老人家能够在一个舒服、自然的情况下分享自己的故事,同学们尝试使用福建话与他们沟通。相信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个非常特别的经验,同时也了解到方言的重要性。方言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老一辈用来表达自己的方式。在访谈时,同学们时刻都在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从微小的细节如词汇的运用、语调、语气等来调剂访谈时的气氛,希望能借此从老人家口中探听出新村历史中最真实的一面。
和乐融融的采访氛围
经过这次的采访,同学们意识到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之前所经历的辛酸、不愉快的回忆向大众分享的,因此同学们需要有更多的耐心及询问的技巧来获取资料。此外,同学们也打算再次回访班达马兰新村以便更了解当地的发展,呈现更完善和丰富的内容给大家。
谢谢你们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