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encheng
- 户外教学, 校园资讯
-
报导:王暐涵 初二E
照片:熊若羽 初二E
本校初二E的同学在8月2日到吉隆坡中国小学参观了一场以儒学为主题的展览。此次的参观展览活动由二位老师,即宋老师与余老师带队。全班一共有57位同学一起参与这次的活动。在早上10时45分,同学在新食堂旁的灰砖区集合,并乘搭学校巴士前往目的地。
到达目的地时,负责人在同学们还没开始参观展览之前,先教了同学们正确的行礼姿势与方法,并带领同学们向设立在礼堂舞台前的孔子尊像行礼。
郭文龙先生在教导学生礼拜的正确方式
礼拜后,同学们便按编号分成了三组,并由不同的导览员给同学们解说。其中两位导览员向同学们重点讲解了三位著名的儒学代表人物所提倡的理念。而三位代表人物,分别为孔子、孟子和荀子。
孔子,又称“至圣先师”。他认为教育应该要“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秉持着这两个理念,孔子所教导出来的学生都很优秀,如子路、子贡等。此外,孔子也有一句名言,指出了学习的真正要求与目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而这一句话里的‘学’,应理解为一个面对自身修养的行动,而我们需要时时锻炼,以入于心,有所领悟,才能突破自己,达到一个‘悦’的境界。
孟子所提出的理念,则是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他也提出了人要是没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便不能算是一个人了。孟子讲‘心’,不单是行为和修养上,而是从人的本心发起、发端、端始之处,来体会人内心的光明。
荀子的看法则与孟子不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而人在某些时候,是会显露出来的,如人的自私、人的狠心等。他不强调心性和生命的本质,而更重视客观的事物。他所提出的理论,是因为他感受到重建社会文化秩序的迫切性。他认为只有靠后天的学习与锻炼,才能保留自己的先天的美善。
在听完讲解后,同学们便自行参观。大约中午12时30分才乘搭巴士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在这短短的1小时半内,同学们对儒学的各代表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白了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理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里,可以实践这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