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琦 报道
感谢华教学生工委团与摄影组 提供照片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体系是通过几代人不惜命的抗争而换回来的,而华教的辛酸史至今还有多少年轻一代知晓?对于如今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华教故事的“疏离感”形成的“隔阂”太强烈,华教运动传承令人担心。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一群人,他们坚持不懈、不辞劳苦地传播华教精神,歌颂华教故事。
莫泰熙老师用心带来的多本华教书籍
本校于2022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有幸邀请莫泰熙老师前来讲述三天的华教故事课。他从2001年开始在全马各地奔走,散播着一颗颗名为华教故事的种子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渴望着小树成林的那一刻,期盼华教这颗参天大树永远茁壮茂盛。
莫老师毕业于南洋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在1968年于芙蓉中华中学任职7年。莫老师也在1981年至2006年担任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的首席行政主任,同期也担任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秘书处秘书长。2007年1月1日起自任“永远的华教园丁”一职,并在同年至2008年担任吉兰丹中华独立中学的校长。
莫泰熙老师分享南洋大学的故事
在2009年至2016年,莫老师担任林连玉基金常务董事。他积极在全马独中巡讲华文教育故事已有20多年。一同前来的陈喜月老师则负责为我们播放教学内容,让这三天的华教故事课顺利进行。
在上课前,华教工委团负责三部曲的班长带领全体行三部曲。莫老师认为三部曲是华校的传统,更体现了我们的内涵,代表我们尊重前面讲课的老师。只有我们互相尊重、追求平等,才能进一步理解并尊重生命的独特,这番醒悟对于我们将来的人生受用无穷。
令人印象深刻的第一堂讲《我是谁?》,莫老师抛出一个命题:我们真的认识、知道自己是谁吗?莫老师仿写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诗句举例:“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忧虑。我知道我不是谁,我幻灭。我知道我是谁,我放心。”从坤成毕业以后,我们不再拥有“高三生”的身份,步入社会后我们会有新的身份,是另一个“我”。因为多种的可能性与即将面对的变化,我开始感到忧虑。我曾以为的自己,在踏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之后又被自己否定。就如莫老师认为自己是一等的爱国公民,但因为坚守华教事业,被认定在制造种族分裂,这是令他不解的。
莫老师也提出了寻求“自我与真我”的论点:“生命的开始就在‘找’,我们的一生都在找那一‘撇’,组成的‘我’。”
第二讲《认识我的学校》则是由本校历史科副主任曾嘉瑜老师讲课。曾老师介绍了坤成三位坤成创办人,他们分别是吴雪华女士、锺卓京校长和渡边美子。而创办坤成时遇到异常艰难的资金困境,都是由被称为“慈善老人”的张郁才先生资助的。另外,曾老师也提到坤成百年史上最经典的校长——沙渊如校长,沙校长也被称为坤成与马来西亚华教界难得一见的豪杰。
曾嘉瑜老师带学生了解坤成校史
接下来,莫老师介绍了华教史上最重要的两位人物——“族魂”林连玉先生与“统考之父”林晃昇先生。在讲解独中坚持反对改制期间,莫老师更献唱了《同学们的队伍无比坚强》,现场氛围极其激昂。
最后一天的华教课,本校一位富有爱心的同学熬制了汤药送给莫老师,画面令人倍感温馨。莫老师有感而发,提议本校应在明年115周年校庆出版一本名为《坤成的美》校刊,包含坤成发展至今的人事物,传播本校优良美德。
学生利用小休间隙表演华教歌曲手语
莫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了解了严重威胁华教环境的三大要素。一,不允许独中的存在;二,马哈迪在任职第四任首相时,执政期间推行的“M计划”;三,各种对华教不利的报告书与法令,如《1961年教育法令》、《1956年拉萨报告书》第12条、《1995年宏愿学校计划指南》第4.2条文以及《1996年教育法令》序文,让学生意识到捍卫华教的必要性。
最后的环节是由学生主导的简报分享,让学生以呈现的方式分享自己在这三天华教故事课的感悟。作为此次华教工委团的主席,顾殷慈同学则作为此次简报分享起头人。她说自己因为私事而无法出席第一天的华教课而感到遗憾,她也坦白作为理科生的她对于华教的认知往往只停留于初中三年的历史课本里的知识。因为莫老师的讲课,她才得以有更全面性的了解。她十分认同莫老师提出的“思想影响行动”的看法,并认为国家领导人应善用思考的能力,扭转我国当今的局面。最后,她以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做结尾:“英文带我们走向全世界,我们华人带华文走向全世界。”
顾殷慈同学分享学生简报
来自文商班的曾千恒同学则发表了自己对于华教不同的看法。其中,曾同学认为大部分的华人会将子女送外华校是因为“平、靓、正”,即就读华校学费价格公道与环境与设施等优良完善。甚至因为华校品质优秀,把孩子送进华校的友族同胞更不在少数。曾同学也对于统考课程提出质疑,认为独中工委会应把“实验课”纳入理科课程范围,这样才能与时并进。只要统考本身也在进步,不断提升与证明自己的价值和竞争力,那么也无需害怕“统考是否能被大马政府承认”这一说。另外,曾同学也强烈反对历史科的统考考试范围只考验学生的“背书”能力,他认为应加入更多学生无法通过浏览器搜寻的知识点,或者偏向高阶思维性的开放题,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历史事件独特的见解。”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曾同学认为,统考应抛弃分数主义,并开放更深入与细分的选科让独中生们选择,才能培养与发挥学生擅长的才艺。
曾千恒同学对独中课程提出建议
本校蔡莉莉校长十分用心抽空出席聆听了莫泰熙老师的华教课,她分享了关于自己并不是独中出身,但却披荆斩棘,不畏艰辛坚持自学华文,报考华文的经历。蔡校长仅依靠本身的勇气与刻苦的精神,在大马高级教育文凭(STPM)考获华文科甲等的佳绩,并顺利进入了马大中文系。她认为,如今的学生生活在过于舒适的环境,学生以为学习自己的母语是理所当然的,甚至认为母语教育只是肤浅地依靠记忆能力来考获佳绩。但是,学生们都忘了,学习自己民族的语文,是民族的使命与传承。蔡校长提到,她被莫老师愿意用生命来分享华教故事感动,认为华裔子弟是民族的希望,我们应全力支持华教。
蔡莉莉校长分享自学华文的经历
莫老师用他的生命分享了三天精彩的华教课,他坦言,站着演讲三天的华教故事课,虽然身理上是疲惫的,但心理与精神上却感到十分愉悦。因为当他在传播华教这颗幼苗时,也意味着他在传播民族的希望。临近尾声,莫老师激情为我们高歌一首《最后的希望》,他说:“华教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华裔子弟)身上。”
真心祝福即将远航的高三生,离开作为“母亲”的华文独中怀抱,展翅高飞之后,仍然能铭记作为华裔子弟的初心,捍卫民族精神,严守民族的“根”与“魂”。就如莫泰熙老师说的,“只有了解过去,才能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