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文商B 赖婉怡,高二文商D 曾嘉妤  联合报道

坤成中学辅导处于2021年6月19日(星期六)上午八点半至十点在 ZOOM 线上平台为本校初中生家长举办了一场线上讲座。讲座主题为《青少年网络与手机成瘾,父母该怎么做?》。

由于疫情肆虐,全国各地的学生只能在家里通过网课学习,但青少年面对电子产品时,容易产生依赖感并导致网络与手机成瘾。因此,我校特意邀请了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脑与心智科学研究所的谢成硕士,来为初中家长们提供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谢成老师也是马来西亚生命线协会的行政主任,同时兼任新纪元大学学院辅导与咨询心理学系的讲师。

首先,谢成讲师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这几年开始讨论起电玩成瘾?” 其实,早在2018年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提出把“电玩成瘾”(ICD-11)列为一种精神疾病。而在2019年,此提议正式被通过,并且将于2022年生效,正式列为精神疾病。更早在2013年时,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早已将“电玩成瘾”(DSM V)列为一种待进一步研究的状况。常年来,精神科都会看患者是否出现了至少5项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提出的9个症状,来判断患者是否患上了“电玩成瘾”。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提出的9个症状有:


1. 全神贯注地玩游戏。
2. 当玩游戏的权力被剥夺时,出现一系列的消极反应。
3. 想满足自己长时间玩游戏的执着。
4. 无法减少游玩时长或戒玩电动。
5. 放弃并失去了对兴趣的热忱。
6. 即使发生了问题却依然打电动。
7. 欺骗家长自己的游玩时间。
8. 利用打电动舒缓消极的心情。
9. 长期打电动而影响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

“推拉拉”

随着科技的发展,接触网络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因此学生或上班族在网课或工作时很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的诱惑,转而投向游戏的怀抱。形成“成瘾”的主要原因是在现实世界中没有得到一定的满足感。谢成硕士于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推拉拉”的方法。“推”——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进入成瘾世界的原因,也就是其不满足的地方。造成“推”的是社会、游戏公司的驱使。游戏公司研发的多种有趣的玩法,让玩者深陷其中。而科技化的社会使孩子从小拥有一个“电子保姆”。因为缺乏爱和亲密,“电子保姆”将使孩子“电子化”和“去人性化”。

第一个“拉”——帮助孩子培养其他的兴趣,与“网络游戏”抗衡。父母不需以强硬的手段没收或卸载孩子的游戏应用,避免与孩子的关系陷入冰点。若学生没有特别的兴趣,父母应该鼓励和协助孩子进行他喜欢的室外活动或才艺班,以减少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而当孩子找到自己的志向,便会主动脱离“电玩成瘾”。第二个“拉”——制定家庭规则。讲师以《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引言,带出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心声的结论。随后,讲师举了好几个孩子眼中最不满意玩游戏被打扰的例子,如父母的阻止、突然叫孩子做家务、直接关总电源或网络设备、故意打电话打扰孩子玩游戏、对孩子施予暴力手段和人身攻击孩子。以此为据,讲师嘱咐父母不能做出以上的举动,这不但阻不了孩子玩游戏,还会使问题加剧。所以,父母应该根据图一的资讯访问孩子关于他所玩的游戏细节。再和孩子制定规则,如图二的“中途停止”。父母也绝不能在时间未到的情况下催促孩子。以上的规则是父母一开始就需要制定的,若是在孩子电玩成瘾后才制定规则,反而会弄巧反拙,使亲子关系恶化。

图一 (3)

图一: 模板

图二 (4)

图二:“中途停止”规则

图三 (3)

图三:游戏规则

制定家庭规则的原则有六项:


第一,规则的终极目标是要训练孩子自我负责的意识,而不是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只要孩子能够遵守承诺,便达到自我负责了。规则的制定必须是双方都同意和愿意,而不是单方面的。父母在刚开始的过程中需要降低自己的期待至孩子愿意且可以做到的。过了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提升自己的期待。电玩成瘾的孩子在遵守后,会产生“原来我也可以做到”的心理,也更加愿意和父母妥协。

第二,父母应该要陪着孩子一起面对这个挑战。父母不可以在孩子违规后指责孩子,这会使孩子对自己信心大减,抗拒遵守规则。父母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非语言的方式,如制定闹钟在一旁提醒孩子。此外,父母也须帮忙减少游戏对孩子的诱惑,如区分玩乐和读书的环境、设备和时间。

第三,父母需要以温和且坚定的态度执行规则。

第四,父母须理清自己的目标不是为了让孩子马上改变,而是陪孩子走过 “合理化>后悔>戒除>复发” 的循环。父母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应该调节自己失望、愤怒的心情,尽量接纳孩子的行为,给予同理和支持,再一起找出触发因子并想办法解决。触发因子往往都是孩子遇到挫败时产生的原因。

第五,父母应该同理和接纳孩子,不应该以孩子为耻,而是要对孩子的改变知足。

第六,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寻找专业帮忙。

再谈“电玩成瘾”的原因

除此之外,讲师分享了其中一个使孩子“电玩成瘾”的原因——没有生活的目的。爷爷奶奶辈生活的使命是为了养家糊口,爸爸妈妈辈生活的使命是为了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而孩子还在探讨自己生活的目标。两个辈分之间总有价值观的冲突,如爷爷奶奶辈注重工作,而爸爸妈妈辈注重教育,希望能够复制自己的努力和成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此,这个辈分的孩子从小就拥有了很多,所以不知道为什么自己需要读书,没有被需要的感觉,导致没有生活目的。在这个以受教育程度为获得良好生活环境的前提,在读书方面没有天分的孩子会对自己的生存目标感到迷茫,进而产生挫败感,投入游戏世界以逃避现实。孩子在游戏世界里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所以父母应该在家庭中重视孩子,让他感觉被需要。

之后,谢讲师分享了一款手机使用时间限制的应用程序,其专门设计给守纪律、情况不严重的孩子,以防止孩子在未来出现电玩成瘾的症状。这几款应用不适用于在和父母关系恶劣或已经“电玩成瘾”的孩子身上,避免适得其反的效果。父母可以利用手机设置内的屏幕使用时间,追踪和检查孩子玩游戏的时间。讲师还提供了一个二维码表格给家长评估自身孩子的情况。

图四 (3)

图四:应用

Picture1

图五:二维码表格

在讲座结束前,陈永净老师和陈伟强老师向谢成讲师表达感谢,并向家长们宣传本校辅导处为遇到亲子难题的家长提供的服务和讲师自身提供的免费课程。之后,讲座正式结束了。在后续的回馈与分享里,家长们都表示从讲座中获益良多,纷纷希望能够阻止孩子“电玩成瘾”之外,同时也能改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图六 (1)

谢成讲师介绍自身提供的免费课程

当日讲座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