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真(5) 陈宣彤,初三真(1) 李夤偲,初三真(6) 沈慧欣 联合报道

本校于2021年8月2日正式拉开职业周的序幕。其中一个分享者是殡葬礼仪师——陈勇丰先生。他与同学们分享了关于一名殡葬礼仪师的点点滴滴。

陈先生在殡葬业拥有7年经验,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他曾到一家殡葬公司的辅导部门实习,陪伴每一位丧亲家属走过哀伤,进而有了加入殡葬业的想法。之后,他于2020年创立一圆生命礼仪公司。

讲座一开始,陈先生表示自己也曾和许多学生一样迷茫。然而,他选择背包旅行,透过旅程反问自己想要什么。念大三时,他去了一趟美国。他认为那段经历很宝贵,使他打开自己的心扉。毕业后,他去了印度。当时的他一个人背包旅行只带了三千块马币,在那里生活三个月,每一天的花费都需要控制好。在工作前,他花光所有积蓄去了趟日本。最后,他在一家殡葬公司的辅导部门实习后决定成为一名殡葬礼仪师。

图一 陈先生在大三时去的美国

(陈先生在大三时去的美国)

之后,陈先生向同学们分享礼仪师的工作内容。礼仪师是一场丧礼中非常重要的策划者和沟通者,被家属委托来照顾以护送亲人的最后一程。由于不是每个家属都有办过丧礼的经验,因此礼仪师便会一步一步地指导家属,好让往生者可以圆满地走过最后一程。

陈先生也表示礼仪师是徘徊在生与死的职业,生是亲属,死是往生者,而礼仪师就会在这两者之间不停来回。

图二 礼仪师的工作

(礼仪师的工作)

关于殡葬,他有提到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之处,在过去“棺材佬”是大家对殡葬业的称号,以前的殡葬业主要就是制作棺材,运棺材和买棺材,而现在殡葬业慢慢地从制造业变成了服务业。随着现在生命教育的推广,殡葬服务业的范围走向更多元化的层面。分成“缘”–生死教育,提前规划自己的告别时光,“殓”–大体接送,遗体洗身,穿衣,入殓,“殡”–以各种殡仪为往生者办理奠礼,以追思仪式,“葬”–为往生者举行土葬,火葬,海葬等和“续”–对家属做悲伤辅导,协助家属如何做后续祭拜礼仪(如百日、作对年、合炉等)他认为每一次的死亡事件都是一个很好的生命教育机会,让小一辈的人去认识死亡。他也形容殡葬业是在搭隐形的桥梁,把切断的关系重新连接,让每个人在丧礼能够好好地哀悼。

图四

2020年,陈先生与他的伙伴——辜伟伦先生终于创办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公司,名为“一圆生命礼仪”。据说,一个人初次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从零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丰富的经验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会把一个人从零转成一。可人一旦离世,他又会回到最初两手空空的状态,即为零。但陈先生与他的伙伴认为,人们离世后的零并不是两手空空的意思,而是指这个生死的过程圆满了。这就是一圆名字的由来。

图五 陈勇丰先生与他的创作伙伴——辜伟伦先生

(陈勇丰先生和他的事业伙伴)

若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圆标志中的“圆”有两人在圈内相拥。这是因为一圆的使命就是把死者的亲人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好好地向死者作最后的道别。

图六 一圆生命礼仪公司的标志

一圆的创办理念有四个。第一,让每个丧礼个性化,每个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告别方式。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因此他们理应拥有不一样的丧礼。第二,使布置现代化。陈先生之前就说明了殡葬业者这个职业是家属与死者的桥梁,负责把切断的关系重新连接。但如果布置太过传统,这会导致家属的陌生感加重并在无形中拉长了家属与死者之间的距离。不仅如此,他们也把一圆装修得清新脱俗,突破了人们对棺材店的刻板印象。第三,创造有意义的仪式感。陈先生指出,有些家属会在丧礼中给前来吊唁的人送一份礼物,与其为了送而送,不如根据死者生前的喜好来物色礼物,让前来吊唁的人借此纪念死者。第四,每一次的死亡都是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人生教育。一个人的死亡会让家属意识到死亡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更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以及至亲的人。

自从疫情爆发后,处理死者的身后事就大不如前。如今,家属无法举办丧礼,与死者好好告别。有些家属甚至因为死者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患,只能通过一扇小窗见死者的最后一面。为此,陈先生感到惋惜。

陈先生认为一位殡葬礼仪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自己的初心,时时以想帮助家属及安慰他们为中心。此外,陈先生也提出金钱不能是一位殡葬礼仪师生涯中唯一的考量,作为一位殡葬礼仪师更多是跳脱自己的舒适圈,尽量在能力范围之内安抚家属的心,完成家属的各项要求。

最后,我们非常感谢陈勇丰先生,主持人陈伟强老师,辅导处的负责老师,为我们安排了这一个特别、又别具意义的讲座,让我们对殡葬业及死亡有了不同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