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真(3)万子绮、初三真(五)杨苑莙 负责报道

                          (感想摄影组提供照片)

我校今年欢庆115周年,为了让坤成的同学们更加的了解坤成历史和华教背后的故事,感恩先贤创校与坚守的不容易,进而珍惜今日的学习环境,我校在2023年7月22日举办周会,蔡莉莉校长、高丽萍副校长和黄祯玉老师利用周会和同学们分享了先辈们办学的辛苦,让学生了解为何华文教育与筹款离不开关系,这当中看到了华社的关注、爱护,办学者的坚毅和维护。

 (蔡莉莉校长、高丽萍副校长和黄祯玉在周会上分享)

 

校讯社记者采访了老师,以便收集更多相关讯息:

老师们都认为,学生们应该对学校有归属感,要去了解华教历史,把学校的活动做到最好。彭忠祥老师表示学生们都把学校很好的设施当作理所当然,但其实都是先辈们所努力打造出来给后辈最好的学习环境。

为何要建设校史馆

校史的存在意义非凡,记录了坤成中学成立到一路走向辉煌的艰辛,目的是为了存证后人,以鉴知于来者。让后人知先贤办学之苦心与艰辛,使后者取其成败得失之经验。老师们认为,校史馆的存在作为总结历史和典藏集体记忆的地方,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代表了民族热忱的纪念和维护,回应百年树人的老校,知先贤苦心,而继往开来。

大马华人的民族情怀

陈玉雯老师认为通过在独中接受华文教育,可以让我们确立身份认同和民族认同。因为独中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通过整体的教育活动和实践。此外,陈美淇老师表示对于民族情怀这一点很认同,因为我们应该要传承和守护上一辈的人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

为华教出一份力是义务吗?

 陈玉雯老师认为华人的文化精神传统建立在文字和教育上,文化与教育之间有很强烈的联系,当华人本身确立自己的身份认同,自然会认同母语教育,这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文字、教育尚存,就是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我们身为华人民族的一份子,能以自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以捍卫母语教育,例如通过义卖会为学校筹募发展基金等。老师们也都表示任何在华教机构的工作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为华教出力,默默守护华教。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坤成中学的成立来之不易,希望同学们可以对学校更加地有归属感、多了解华教史,并感恩先辈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