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理B 王嘉敏,高二理A 邓霈雯,高二理C 柯欣怡 联合报道
为了让初一家长和孩子可以学习更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我校辅导处于2022年4月9日(星期六)的下午1时正至2时30分在Zoom线上课室举办了一场由陈永净老师主讲的《中学新生活,疫步一脚印》亲子讲座会。此次讲座内容围绕着疫情下的家庭概况、小学和中学的差别以及亲子之间相互陪伴的方法。
简单的问候过后,陈老师便进入讲座内容。首先,陈老师让家长与孩子将白纸分割成四个小纸张,并分别写上“A”、“B”、“C”和“D”,每人手上都需要有一份“答题纸牌”。为了让家长与孩子在之后的互动环节尊重彼此的想法,陈老师让家长与孩子互拍肩膀并说:“谢谢你让我知道你的想法”和“谢谢你对我的关心”,让家长与孩子有了温馨的互动。
互动环节开始,在陈老师问了问题后,家长与孩子都要做出选择并举出相应的纸牌。陈老师鼓励家长与孩子互相讨论各自答案的想法,让对方更了解自己。陈老师也邀请家长与学生出来发言,向大家分享自己的选项。陈老师透过“飞机被炮火射中,应该保护被射中的地方还是保护还未被射中的地方才可以防止被击落?”的问题来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处理问题不要只是专注找问题,而是找回你过去成功的方式。陈老师让家长与孩子回想曾经感情最好的时期,并对比当时和现在都做了什么导致亲子感情的升温或冷却。陈老师也强调了关系好是沟通的重点。
(陈老师让大家回想亲子关系最好的时候)
陈老师也用了“情感银行”来做比喻。他形容,家长与孩子之间都有一个扑满——让对方开心的事就是“存款”;让对方伤心的事就是“提款”。他表示,家长需要平衡对孩子的爱与管教、多听少说、做孩子的榜样等;孩子则需要做点家务、用行动换取信任和常常在家长面前露脸等,都是让关系加分的事。
(陈老师讲解“情感银行”)
接下来,陈老师向家长和孩子们讲解了孩子上中学可能面对的挑战,并让家长和孩子分别从功课难、适应环境、生活作息及人际关系中挑选出他们认为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家长表示担心孩子英文、马来文的掌握能力,而孩子则认为坤成校园大容易迷路。之后,陈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些小贴士,希望帮助孩子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第一点是,孩子们应该给自己时间适应,建立长跑心态,只要保持稳定、能跟上大队就可以了。第二点,给自己一句鼓励的话,比如“我会适应的,加油!”。第三点,开放自己。陈老师鼓励孩子们用开放的心情交朋友,并记住一句话“看人长处、帮人难处、朋友处处”,同时也要和师长保持良好关系。第四点,找资源,多分享。同学之间应该多讨论、多互助,如陈老师所说:“分享快乐会加倍,分担压力会减半”,若遇到问题,也可以找父母、师长、朋友或者辅导老师求助。
(陈老师为孩子们提供的小贴士)
接着,陈老师表示,目前孩子常跟家人起冲突的两大原因分别是日常作息安排和手机、电子设备的使用。陈老师以自己青春期时跟朋友飙摩多车的故事说明,13、14岁是孩子的情绪异常激动期。而15、16岁是追求冒险期。老师讲述了一个沉迷网络的个案——阿迪,通过阿迪的故事,陈老师表明父母应该给孩子限制,而不是过度宠溺及纵容孩子。同时,老师也和孩子们说,父母给予孩子规范和限制是一种适当的引导,不是完全不让孩子玩游戏,而是避免他们无法控制自己而使用过量。总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陪伴,需要同时平衡期待与管教界限以及爱与关系的维持。
(父母引导与陪伴孩子的两只手)
父母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应该多讲事实,而不是讲情绪。此外,若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情,孩子不应说“等一下”,而是说一个时间,比如“二十分钟”、“一个小时”,因为父母不知道所谓的“等一下”要等到几久,就会一直催促孩子。当双方情绪大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停止沟通,待冷静后再说,否则很可能伤害对方。另外,陈老师向家长和孩子们讲解了《“乒乓球”式的对话》,父母先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应该先接纳和聆听孩子的话,之后复述一遍,再尊重和核对内容,只有接住孩子的话,才能接通孩子的心。老师也给家长布置了一样功课,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每天用五分钟使用《“乒乓球”式的对话》和孩子交流。
“乒乓球”式对话
最后,陈老师让家长和孩子们找到最适合彼此互相陪伴的方式,多沟通和交流。若孩子还不愿意说,父母也可以从生活中慢慢观察。之后,陈老师请家长们在脸书帖子底下给给这次的讲座一些反馈。从反馈中可以看到大部分的父母都从这次的讲座中获益匪浅,也学习到了很多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同时希望坤成中学可以举办更多类似的讲座。
就这样,这次的讲座也顺利地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的讲座,父母和孩子们的关系得以更加融洽,同时期待初一生更快融入坤成这个大家庭。最后,也感谢陈老师用心的演说!
欲观看此讲座录影,可点击以下链接查看:https://www.facebook.com/396604731056/posts/10160298492026057/?sfnsn=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