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凯柔老师报道
活动 :教师专业成长日
主题 :资讯素养(下)
主讲者:叶添鸿老师 (Kenn Yeap)
日期 :2022年04月16日(星期六)
时间 :08:00 – 10:00am(不谙华语教师); 10:30am – 12:30pm(谙华语教师)
主讲者简介
叶老师毕业于媒体与传播专业,曾任电台制作人、主持人、杂志社记者、电视台台公关、自由撰稿人、编剧、公关事务所负责任、时事评论人、学院/大学讲师。目前是拉曼大学传播及创意工业院媒体研究系讲师、博特拉大学大众传播博士研究生。他的部落格为《野田弘部落格》。
活动内容
延续2月的教师专业成长日活动,即“资讯素养(上)”,叶老师从Netflix的纪录片《The Social Dilemma》谈起,由此延伸出几项话题:演算法、信息焦虑、数码鸿沟、世界村,以及监视资本主义。
叶老师抛出几项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脱离网络?是否想要脱离网络?脱离网络的利与弊为何?我们是否拥有脱离被监控的可能?
首先,演算法犹如过滤系统,它会根据用户的个人习惯与喜好来进行演算,从中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它为用户“量身打造”只属于用户的媒体世界。除了大方向,演算法还能细化其中项目,比如一个人若喜欢观赏美食相关视频,它会推出日料、西餐、甜点等相关视频。演算法改变了用户的游览习惯,而用户的个人喜好和倾向也随着它长时间所推送的内容而进行细微而深刻的变化。
说实在,演算法的好处在于:減少用户搜索的时间成本、帮助滤掉不符合“规范”的内容,毕竟演算法就像个服务平台,主要依据用户的需求或目标来调整演算法的计算方式。然而,演算法的坏处在于:假信息泛滥、同温层太厚(“同温层”指的是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社交圈,在某些特定主题上有共同或类似的信念和立场,会让人以为多数人跟自己有相同的想法,因而容易误判情势)进而导致思维僵化甚至社会分裂。
其次,信息焦虑,指的是当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大脑会由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判断并对该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庞杂的信息而来不及分解消化,一旦信息量超出个体的承受力,便会造成个体的焦虑和紧张。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没有接触信息,可能引来两种不同的反应:第一种,个人完全没问题;第二种、个人觉得自己错过许多资讯,必须赶紧去了解相关资讯,否则少了与他人拥有共同话题的机会。
再来,青少年的自我认同一般会建立在社交媒体的基础上。研究显示,2009年,当社交媒体能够通过手机广泛被使用之后,美国年轻少女的自杀率大幅度提升。
此外,社交媒体利用人类心理学“间接性强化”(Positive 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在毫无规律的时间间隔提供用户奖励,也就是说,用户不会在每次使用社交媒体时或任何常规时间都能获得奖励。
另外,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指的是社会上有着不同性別、种族、经济、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大家在使用电脑或网络等资讯科技上有着机会和能力上的差异。随着资讯科技在我们生活中逐渐普及,社会差异就像鸿沟一样,越难以跨越,进而出现两类阶层:一类是有能力掌握资讯科技,并能享受资讯科技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优势,经济条件也向丰厚的方向转变;另一类则是未能掌握资讯科技,或给予其认识的空间和机会并不多,原因可能是教育或经济的问题。当两种基层的差距越大,将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严重情况,对资讯科技认识不多的这一群人,也逐渐被排挤在外,甚至被社会隔离,社会的两极化更趋严重。
至于“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概念,则是由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在60年代所提出的。他认为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天涯若比邻的去中心化,即没有边缘空间的网络世界。他认为以前小村的居民取得公共资讯的机会都差不多一样,那就是通过乡镇的传报人喊出的声音,人人皆能听得到,然而印刷术的出现则扩大了资讯流通的范围。“地球村”的概念放在媒体来看,可以说是一种效应。
接着,监视资本主义(Surveillance Capitalism)是以营利为核心,以个人数据商品化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正如《The Social Dilemma》纪录片中Shoshana Zuboff博士所述,监视资本主义的概念应运而生,是因为以Google的AdWords为首的广告公司发现使用个人数据才能更准确地定位消费者的可能性。
如果这是一场游戏,那么我们必须清楚了解游戏规则,带着觉知,有意识地使用社交媒体,才是更有智慧的做法。如纪录片中所说:“Social media is not a tool that just waiting you to use it, it has its own goal and its own means, pursuing them by using your psychology against you.”叶老师在讲座尾声提出个人主张:与其脱离网络,不如学会如何管理网络使用及用量。